现实的折衷主义者俏如来 俏如来同样是默苍离思想的另一个改造者,不过不同于他师兄致力于哲学批评的文艺青年路线,俏如来走向了更为可操作的实用主义的道路,当然,对于金光主角,要下论断说他属于哪一种哲学思想似乎挺危险的,毕竟他会经过不同编剧之手且将会有无尽的戏份。但审慎的说,截止至默苍离铸心局之后不长的一段时间,俏如来对他师尊走到极端的哲学进行了一个改造——让功利主义不推演到极致,并且在纯粹的后果主义上纳入对过程伦理性的考评。 俏如来的思想背景其实挺复杂,他幼年受到佛教熏陶,之后耳熏目染其父儒家的价值观,最后接受默苍离惨无人道的墨家铸心。虽然这三家学说皆论牺牲,可佛家牺牲在于求法,儒家牺牲在于全义,墨家牺牲在于获利,评判的标准完全不同,儒家论“仁”以亲亲为大,佛家杜绝分别心,墨家说兼爱,看似佛墨两家达成了共识,可是佛教是出世间法,并不言利。三家理论如果真的激烈对立,那俏如来还能下定决心选择一个思想遵行,可正是三家学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混同,反而让俏如来更加无所适从。 另一方面,俏如来作为超长戏剧故事的主角,他需要圆融的行走于剧情与各方势力之间,默苍离和雁王那样的偏激者不适合也不可能担任这样的重任。所以无论是默苍离还是雁王,虽然他们都曾经是实行家,但他们真正凸显的,还是他们独立特行的思想,可事实是,这样的思想或多或少的让他们遭遇着困境,在现实中,难免铩羽而归。 俏如来更像一个现实层面的人,他无暇顾及据以行为的思想是否深刻,甚至不用太考虑自己的标准是否一以贯之,他在各种理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,追寻当下的利益和效用。很难说他察觉到了他师尊的困境,然后有意识的对这套理论进行修正,从剧里来看,更多的是他自己对那种偏激的墨家理论感到困扰,然后无意识的以一种更为变通的方式来履行。 琉璃树组的功利主义之路在经历那么多激烈的思想冲突后,在俏如来的手里慢慢被打磨得平滑,用一种不再偏激的方式存续下来,也许会嫌过于平庸了些,不过也没什么不好。 |